上帝VS多重宇宙

Mary-Jane Rubenstein 文 Shea 编译

这是一场已经持续了数千年的争论。

这是一个进退不得的问题:如果宇宙始于一个量子粒子的爆炸,高速地膨胀出时空和各种各样的物质,那么为什么它会如此得适宜生命?对于中世纪的哲学家来说,宇宙的完美性恰恰是证明上帝存在的关键。如此适合智慧生命的宇宙必定是一个强大而仁慈的神的恩赐。或者,正如时下所流行的神学所认为的:这一切绝不可能是意外。

现代物理学也纠结于这个“精调问题”,并为此提供了自己的答案。如果只存在一个宇宙,那么发现它是如此的适宜生命就会显得非常奇怪,因为引力常数或宇宙学常数取任何其他的数值几乎都会使得宇宙变成不毛之地。但是,如果存在由众多宇宙所构成的“多重宇宙”,它们每一个都具有不同的物理常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恰巧位于一个宜居的宇宙中。

没有奇迹,没有创造者,也没有上帝。正如宇宙学家伯纳德·卡尔(Bernard Carr)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想要上帝,那最好有个多重宇宙”。然而,这真的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是否有另一种方式来思考神性呢?


无神论VS泛神论

在西方哲学中,无穷世界论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古希腊“原子论”。对于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Leucippus)、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和伊壁鸠鲁(Epicurus)来说,宇宙是由微观且不可分的物质单元——或称原子——所构成的。在真空中,这些原子做永不停息地运动,偶尔地其中一个会与另一个发生碰撞,直到它们形成了一个漩涡。

在这个漩涡中,重元素聚集到一起形成了土地,轻元素则被从中心散射出去形成火,质量居中的粒子则在它们之间形成了水和空气。最重要的是,这个真空在空间上是无穷的。所以,在其他地方形成漩涡的粒子也会形成其他的行星,其数量甚至也会是无穷多个。当这些行星死亡时,构成它们的原子会去其他地方形成新的行星。

这些行星有大有小,有充满生机,也有不毛之地。但它们都是无穷空间中随机碰撞的结果,不需要上帝。对于原子论者来说,“神”只不过是拥有知识的圣人。他们存在于我们的行星上,但并没有创造、维系或干预我们的世界。换句话说,他们是无关紧要的。

如果说原子论者们给予了我们一个空间上的多重宇宙模型,那么他们的对手斯多葛学派则给予了我们一个时间上的多重宇宙。对于斯多葛学派来说,物质是连续的。没有原子,也没有真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总之,我们是宇宙中的唯一行星。

更确切地说,我们的行星是此时此刻唯一的行星。对于斯多葛学派来说,地球被太阳的烈焰吞没之日,便是宇宙最终终结之时,此后宇宙就将重生。宇宙周而复始地毁灭和再生是早期斯多葛宇宙学最突出的特征,这个过程被称为“火劫”。

如果原子论者把神逐出了宇宙,那么早期的斯多葛学派则竭尽所能把他拉回来。斯多葛学派的神是宇宙本身的动力:创建、维持、摧毁和重生所有的东西。如果原子论者本质上是无神论者,则斯多葛学派则是​泛神论者: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他们所说的“上帝”。

上帝的唯一创造

于是乎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古代多重宇宙:一个是空间上的,另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无神论,另一个是泛神论;一个是偶然性,另一个是确定性。但是,他们两者都强烈反对传统的“上帝”观念。因此,假如我们从小就在原子论者的集会中构建其他的行星,或者是在斯多葛学派的庙宇中思考着宇宙永恒的周而复始,那么当今的多重宇宙看上去就不会这么得令人惊讶。

当然,情况并非如此。这两种观念都让位给了一个非常不同的上帝概念: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不变智者,但没有我们的弱点,一个全能的天父,执掌一个奇异的宇宙。这怎么可能?

柏拉图(Plato)认为,创世神只创造出了一个宇宙:“是有一个宇宙,还是更准确地说有多个或无穷多个宇宙?一个是正​​确的……我们的宇宙曾经是、现在是并且将来仍是(上帝)的唯一创造。”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有不同的想法,但也赞成只有一个宇宙。在有史以来最崇敬的两位思想家的双重打击之下,当早期的基督教徒出现的时候,原子论者即被斥为享乐主义者、白痴和堕落。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塑造了西方的基督教。在于公元426年所完成的巨著《上帝之城》中,他甚至都懒得反驳原子论的观点。

而在另一方面,斯多葛学派则近乎把奥古斯丁逼疯。就像斯多葛学派所认为的,如果宇宙既具有周期性且又是完美的,那么每一个宇宙都会和前一个完全一样。对于奥古斯丁来说,这意味着灵魂会被创造,然后堕落,无论转换与否,也无论救赎与否,就在他们到达天堂或地狱时,又回到了宇宙转盘之上,重新开启了一模一样的生活。奥古斯丁憎恨这个想法,并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抨击。

幸运的是,奥古斯丁在《圣经》中找到了慰籍:基督为所有人的罪死过一次。奥古斯丁指出,这件事曾经发生过,所以这必定意味着在我们的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其他的世界。你能想象耶稣在无穷多的宇宙里生活、传教和死亡吗?只有一个基督,就像他所体现的上帝一样。因此,只能有一个宇宙。

尽管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但原子论和斯多葛学派都双双成为了至高无上神权力量的牺牲品。传统宇宙学本质上站在现代宇宙学的对立面上:“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多重宇宙,那么你就要有上帝。”

不同的境遇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削减上帝和多重宇宙之间的对立性吗?应该是有的,这就需要介绍这出剧目中的最后两个人物:尼古拉斯·库萨(Nicholas of Cusa)和焦尔达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布鲁诺曾是多米尼克僧团的修道士,现在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们对宇宙的观点几乎完全一样,但其中的一个微小差别却给他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科学的标准历史告诉我们,以地球为中心的托勒密宇宙观在16世纪中叶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取代。然而,在哥白尼之前100年,库萨就曾提出了一个更为激进的观点:宇宙没有中心。

库萨提出,所有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因此“对于每个观测者来说,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阳上,或者另一个颗恒星上,他/她就位于事物静止的中心,而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在运动。”如果一切都在运动,那么就没有特定的中心。库萨认为,以任何一个天体作为起点,它周围的可视区域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

这看上去很像现代版的多重宇宙:我们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广阔宇宙中可见的部分。和多重宇宙一样,库萨的宇宙在空间是没有边界的,宇宙本身之外再无一物。然而,与现代的宇宙学家不同,库萨拒绝称宇宙是“无穷”的,因为这依赖于它的创造者。根据库萨本人的说法,只有上帝是“绝对无穷”的,而创世是一种“简约的无穷大”。

除了这个区别之外,库萨越来越接近斯多葛学派异端,一个看起来很像上帝的宇宙。像上帝一样,库萨的宇宙没有极限。就像上帝,这个宇宙包含一切,以及它们未来的种子。如库萨所说:“这就如同造物主曾说的,‘让它被创造’,因为永恒的上帝是无法被创造的,这使得......尽可能得像上帝。”

传统上,基督教的教义认为,人类是根据上帝的形象被制造出来的。库萨认为是宇宙承载了上帝的形象,而不是人。如果人类不像上帝,那么上帝也就不具有人形。上帝并不是天空中的创世者:他看上去像宇宙。

不出所料,库萨为此与教会当局间产生了一点麻烦,出于恐惧他在其宇宙学的最后加上了有关“基督”的章节。他不但逃过了这一劫,甚至还当上了枢机主教。布鲁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一个半世纪之后,他说了差不多一样的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处死了。布鲁诺不幸在于紧随宗教改革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也许有人会说,罗马天主教会当时确实有点紧张。

但导致布鲁诺被处死的最大原因是他对库萨的宇宙做了一个微小的调整。对于布鲁诺来说,宇宙并不是简约的无穷大,它是真正的无穷大——无论是在力量上,还是在范围上。对于布鲁诺来说,宇宙一定是无穷的,因为它的创作者就是如此。

但是,如果宇宙是无穷的,那么在创世之前、之后或之外就没有上帝的立足之地了。在对他审讯过程中,布鲁诺做了一些半心半意的表述,他说宇宙在某种意义上不同于上帝,基督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特殊,但宗教裁判并没有上当。他真正的意思是,无穷的宇宙就是万物起源、发展和死亡,其实也就是每个人所说的上帝。概括起来说,这就是泛神论。尽管并非是不斯多葛学派无穷尽周而复始的泛神论,但它对宗教秩序的威胁却毫不也逊色。

事实上,这样的泛神论比无神论的威胁更大,这是因为它改变了上帝的含义。不是一个宇宙之外的人择创世,而是宇宙之内的创世力量。

因此,我们不需要在上帝和多重宇宙之间做出选择。相反,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些古老敬虔词语的内涵,例如创世、力量、复兴和思索。有没有可能是现代宇宙学正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是什么给予了生命、什么是神圣的、我们来自何方、又将去往哪里?



[New Scientist 2015年12月19日]



2001-2016 火流星工作组制作


本文遵循“创作共用约定”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3.0约定
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