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的魔眼
    Shea 译

  


  在这张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照片中,“猫眼”星云看上去就像是《指环王》中索伦的魔眼。

  “猫眼”星云的正式编号是NGC 6543,尽管它是最早被发现的行星状星云之一,但是它也是结构最复杂的星云之一。行星状星云是太阳质量恒星抛射外部气体包层而形成的。一般都具有惊人的形状和结构。

  1994年,哈勃空间望远镜第一次拍摄到了NGC 6543令人惊讶的结构,包括同心气体壳层、高速气体喷流以及由激波引起的不同寻常的气体结。

  “猫眼”星云本身可能不是很壮观,但是在这张高新巡天相机新近拍摄的照片中“猫眼”星云的美一览无遗——11个或更多个同心环包裹着“猫眼”星云。每一个“环”其实是球形壳层在天空中的投影——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外边缘显得明亮的原因。

  观测显示以1500年为时间周期这颗恒星发生了一系列的物质抛射出活动。其结果就是产生了许多的尘埃壳层,它们每一个的质量都和太阳系中行星的总质量相当(仅仅是太阳质量的1%)。这些同心壳层在这颗垂死的恒星形成了一个类似洋葱的圈层结构。照片所显示的部分就像洋葱被一切两半的部分,每一个圈层都可以分辨出来。

  直到最近,行形状星云周围的壳层结构仍然被认为是罕见的现象。但是Romano Corradi(Isaac Newton望远镜组)和他的同事在欧洲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些环状的结构的形成应该是“理所应当”的。

  “猫眼”星云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是意外,他们没有料到这颗垂死的恒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每隔1500年会出现一次质量损失。对此也有一些解释,包括类似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场活动周期、这颗恒星伴星的轨道周期以及恒星脉动周期。另一种解释是物质缓缓得被恒星抛射出来,之后由于外流物质的激波促成了环的形成。对此还需要更多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来确定这些理论的取舍。

  将近1000年前“猫眼”星云的质量损失突然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内部尘埃壳层。而且这些壳层正在向外膨胀,在哈勃空间望远镜1994年、1997年和2002年拍摄的照片中可以分辨出这些
结构。问题是“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剧烈的变化?”。恒星损失质量的过程仍有许多地方不为人知,对行星状星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类太阳恒星演化到晚期的情况。

版权:NASA,ESA,HEIC和The Hubble Heritage Team(STScI/AURA)。
感谢:R. Corradi(Isaac Newton Group of Telescopes, Spain)和Z. Tsvetanov(NASA)。


出自:STScI
发布日期:2004-09-09

2001-2009 火流星工作组制作


本文遵循“创作共用约定”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3.0约定
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电: